经过十年的超速发展,中国的充电桩体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但是存在的问题,在业内专家看来,大多还是老问题,悬而未决至今。
主要表现在
地域不平衡: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呈现东部地区快、中西部地区慢,而中西部地区部分区域城市充电需求增长其实很快且迫切;
数量和使用率的矛盾:大部分地区都有桩数少、利用率低的矛盾现象。
“四难”未解,新难又来:持续至今的“找桩难、接入难、报修难、支付难”等老四难问题仍然未彻底解决,随着充电设施大规模应用,对城市配电网规划压力挑战又出现新难点。
行业亏损并未得到改观:除公交车充电站场盈利,大部分公共充电站盈利困难。
随着新基建的提出,加上正在召开的2会,也再次提出今年加大对“充电桩”产业的推动,大环境下,呈现投资者对充电桩行业向好趋势判断。
随着老四难问题随着新桩的大量投放,将会逐渐得到缓解。但要推动整个充电桩的发展,专家表示,还需要做好以下6个关键点:
智慧充电设施的发展。充电设施应该与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设结合。
统筹要素:提高效率。车流、人流、充电需求,分级、分区优化统筹规划布局。
运营补贴:新能源“车补”,改变为“桩补”、补贴落到运营商。
规范技术标准:充电桩充电接口、通信协议、消防安全等标准规范。
技术难点:大功率充电、智能充电关键技术、车网双向互动技术难点的整体攻克。
推动充电负荷纳入统一调度管理,参与电力需求响应、辅助服务与绿电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