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远在大洋彼岸的特斯拉“电池日”不断跳票,架不住国内的动力电池产业重磅消息不断,频频迎来重大突破。
先是比亚迪刀片电池横空出世,紧接着广汽宣布石墨烯电池取得了突破,再然后是一直低调的蜂巢能源,推出了可量产的无钴电池,直接把续航干到880km。
动力电池产业接连不断曝出好消息,把新能源汽车都比下去了,这架势和如今L3级自动驾驶量产车频频现身有得一拼。
当然热闹背后也伴随着争议,尤其是日韩电池大厂都没啥动静的时候,国内企业却频繁亮剑,我们的技术发展真的如此领先了吗?这到底是科研领域的突破,还是给资本市场找话题呢?
动力电池产业确实到了变革期
最早动力电池领域当仁不让的王者就是磷酸铁锂电池,直到2012年国家对电池能量密度提出了明确指标,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开始逆袭。
车企们为了拿到高额补贴都开始转向三元锂电池。到了2015年,一直坚守磷酸铁锂电池路线的比亚迪都妥协了,三元锂开始了称霸之路。
但是2019年,风向又变了。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动力电池行业白名单也取消了,路线的选择发生了变化。
补贴退坡意味着车企成本增加,所以开始把目光挪到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上;白名单取消日韩电池企业开始进来抢食,国内电池企业压力山大,也必须寻求技术突破。
这一切,催生出了2020年上半年的这场动力电池大比武。
磷酸铁锂又成了宝贝?
比亚迪举起刀片电池的大旗,宣告磷酸铁锂电池的回归。当年磷酸铁锂电池之所以被三元锂电池比下去,无外乎能量密度太低,以及低温性能差。但是它也有优势,成本低,稳定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