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去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补贴退坡、锂电原材料价格上涨、缺芯少电、召回事件频发、充换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汽车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中,延长补贴、电池安全、锂资源保供稳价、碳足迹核算、智能网联车发展、汽车芯片等成为关键词。
和此前新能源配套设施困境、政策刺激消费主基调不同的是,如今汽车芯片问题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成为新能源突破瓶颈的重中之重。
此前,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最新数据,截至2月27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约为64.31万辆。其中,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再度保持不变,约为5.11万辆。该机构预测,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将突破100万辆至108.85万辆。
近段时间,受芯片供应短缺而导致停工停产的新闻依旧在上演,因此解决“芯慌”问题迫在眉睫。
除了芯片问题外,去年汽车行业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跨界企业下场造车,其中以百度、小米、360等科技企业较为迅速。所以今年众多科技大佬加入了汽车行业的建言队伍中,也包括格力电器董明珠以及网易集团丁磊暂未官宣造车的选手。
他们把焦点放在了自身更为熟悉的智能网联领域,比如今年是李彦宏第七次在提案中关注“智能交通”、“自动驾驶”相关话题;周鸿祎提出打造以安全大脑为核心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态势感知体系;2024年在北京实现量产的雷军则关注基础设施建设。
无论如何,随着新能源汽车呈现出高速爆发的态势,渗透率大幅提升,在此背景下,行业普遍认为,此前制订的至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0%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往年的都实现了吗?
两会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最早可以从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窥见。也就是在这一年,“新能源汽车”首次列入当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一直持续至2020年。
但是,在2020年首次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出现衰退,民众消费欲大幅降低。身为大宗消费商品,汽车销量自然深受打击。受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影响,政府已经通过购车补贴、支持新能源汽车销售、减免车辆购置税等政策手段,刺激汽车消费。
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重点聚焦于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局面。当中,减税降费、加强新基建、稳就业促消费等利好举措将对2020汽车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纵观相关提案议案,代表们聚焦于税费改革,探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新动向,新基建问题,也对中国汽车品牌建设、中国汽车海外发展等话题表达了观点。
其中一个共同点是,各车企代表都带了一个针对自身发展的提案。比如李书福建议湿度放开“禁摩”、王凤英鼓励小型电动车发展、朱华荣建议提升中国品牌汽车品牌力、尹同跃建议取消NEV正积分结转限制、曾庆洪建议减轻税负、陈虹建议开放城市限购限行等等,可见这些大佬已经预测到了2020年艰难的市场环境。
果不其然,2020年中国车市连续第三年下滑,所以车企代表提车刺激消费也无可厚非。
而到来了2021年的两会,此前连续13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能源汽车”一词没有被单独提及,取而代之的是“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并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2021年的车企代表们主要提案围绕“强芯”战略、自动驾驶、智能化、数据安全、“碳中和”这5个,相对来说都是长期战略规划,因此不能简单的从短期利益上评论有没有收获到效果。但是可以明确的是,这5个提案的落地,将为中国汽车水平发展跨上一个新台阶。
去年中国车市的增长让大家看到了复苏的新希望,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大幕已经拉开,通过车企大佬们的提案,可以让我们对未来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