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当前位置: 电车之家> 资讯>国内资讯>正文
 

2023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 | 华为冯睿:数字化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案例分享

 
 
 
发布日期:2023-08-28  来源:盖世汽车  浏览量:960  扫描到手机   关注公众号

我们在车辆行业也有了一定经验的积累,因为华为本身就是一个制造业,并且现在也在服务于国内外将近200多家的汽车行业。我们认为,目前汽车行业有三个方面的挑战:

1.产品重构方面,体现为三点:(1)汽车行业的产品技术越来越复杂化,包括现在新能源的驱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新技术,产品的开发以及生产都非常复杂。(2)汽车行业现在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们研究,软件的成本占到汽车总成本的50%,因此,一个软件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提升对车企是非常重要的。(3)购车年龄在逐渐下降,如何更好的满足年轻群体定制化的消费需求,也成为车企目前面临了非常大的挑战。

2.模式重构,包括几点:(1)客户体验在逐步提升,最重点的需求就是现在对汽车定制化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大。(2)目前三电、芯片、操作系统都面临着国产化的需求,如何整合端到端的产业链,如何避免市场的BCM风险,也成为车企目前面临的挑战。(3)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来临,像汽车行业数字化的研发协同,柔性工厂的建设,精密制造的建设,这也成为很多主机厂、新建工厂面临的大挑战。

3.工厂重构,主要体现为几点:(1)我们现在要面临300万新能源汽车的扩建,以及传统5000万产能的改造。(2)现在柔性工厂、黑灯工厂概念的推出,很多企业都在尝试做无线生产、自动生产,包括黑灯工厂的研究。(3)国家倡导绿色节能、低碳、双碳的指标。

面对以上三个目前汽车行业的挑战,华为公司结合ICT技术,以及云的服务,我们面向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分别推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其中在研发领域,包括国产化的研发工具链、工程设计仿真、自动驾驶、研发桌面云。现在智慧工厂领域,结合我们自己的云技术以及ICT技术,我们向大家提供了生产网、AI质检等相关场景的解决方案。在销售与服务侧推出了数字化营销的解决方案。

下面我针对几个重点的解决方案向大家做下汇报。

首先是研发工具链,研发工具链是华为公司经过四年自身的尝试,我们自从美国打压之后就开始进行国产化工具链的尝试,包括华为目前所有的产品都是基于自己的研发工具在做的开发,我们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将研发工具链也向社会做了能力的外溢。我们为什么要做国产化的研发工具链?不仅是车企,包括中国智能制造研发型的企业,我们发现现在软件的质量没有一个统一平台、统一系统进行保障的。原来在流程上面,质量保障全部依靠于用户测试,然而我们的测试工具很难实现自动化,手工比例达到了80%以上。并且在测试工具上面由于碎片化,而且老师傅不能形成经验的传承与积累。第二点在软件风险上难以把控,上一个软件研发生态在下一个研发生态上不能得到有效的传承。

基于这几个痛点,华为公司基于自己的云底座,分别制作了端到端的研发工具的流程,从IPD的咨询,到一站式开发平台,再到测试自动化工厂,以及到全供应链的安全保障,华为公司现在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服务。并且这些云服务是完全和云业务,和下层的底座是解耦的,并且全部容器化部署,满足汽车行业标准化需求,并且所有的模块全部是开放的ATI接口。目前这款产品已经在汽车行业的比如像长安汽车,今年正在试点推广。并且这些研发工具链产品,因为在华为公司已经全面上线四年了,所以我们经过使用国产化的研发工具发现,数字化产品的交付效率提升了30%,并且能实现资源的统一管控,利用率得到提升。

第二点,能够把原来的手工测试变为7×24小时全自动的测试,人可以歇,但是软件不歇,工具不歇。并且我们70%的问题能够通过研发工具链的测试工厂得到解决,并且这些在线拨测的问题以及质量报告都能进行实时化处理。

第二个解决方案,华为公司在自动驾驶开发测试平台上的尝试和研究。华为公司自动驾驶的开发测试平台,完全基于我们全栈的自主创新的数字底座上面。我们从操作系统侧,从芯片侧,从服务器侧,包括AI框架上面的算子算法,全部是基于华为公司自研的。当然有些算法是我们和伙伴,根据不同客户的情况来进行联合研发服务的。

目前我们最新的AI计算的平台,我们能够达到E级的算力,人工智能平台达到E级的算力,它和英伟达的A800和V800性能是完全持平的,大家可以放在自己工厂里面进行实时测试。并且我们现在支持1400多个高性能的算子。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需要再担心BCM受控的问题,因为所有的这些技术,包括芯片的技术,操作系统的技术都是咱们国家自主可靠的一个技术。

目前自动驾驶的解决方案,像在东风岚图汽车、吉利、赛力斯,都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基于云服务,能够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包括数据标注、训练、仿真、合规服务等一系列的服务。

第三个是大模型的尝试,在今年7月份,华为首次向社会发布了华为制造的大模型以及盘古的大模型。现在大模型炒得非常热,百模大战的时代,但现在大部分厂商都聚焦于大模型上层应用的开发,但是聚焦于下面真正国产化算力底座的厂商少之又少,华为公司重点就是在下层的算力底座,人工智能平台的研制。

目前我们开发出了三种大模型,分别是L0的基础大模型,包括五类,比如像CV类的视觉大模型,NLP的交互类的,多模态的,图网络的,还有科学计算的。并且基于L0大模型服务的外溢,我们能够跟各行各业开发出来各行各业自身的行业大模型,比如像汽车行业专门有汽车行业L1级的大模型,华为公司能够把L0、L1的大模型进行外溢,在各个客户针对不同的场景,可以细分出来L2的小模型。比如像汽车领域生产工艺、参数调优,可以专门基于汽车行业L1大模型,来定制L2级小模型,包括像可以做供应可视L2小模型。

在大模型时代,通过大模型的技术,跟传统小模型相比,我们觉得可以重点解决客户几类问题:

第一,是泛化能力。我们知道在传统的AI小模型时代,第一个是精度不行;第二个,任何场景都得做大规模的重新算法的编制以及算力的调优,然而大模型时代,可以通过大模型技术,把算子算法更具备泛化性,能减少调优成本。

第二,大模型能提高人工标注的能力。经过我们测算,目前经过盘古大模型的测试,我们能够节省80%以上人工标注的成本,这能大大减少企业的成本代价。

第三,能够降低AI的开发门槛。因为盘古大模型能为客户提供工作流的自动化,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参数调优的自动化,真正做到低门槛的AI开发。目前盘古大模型现在在包括长安汽车、一汽,都在和客户进行POC的测试。

下一个解决方案是生产数字平台,华为公司把它定位成智慧工厂的中枢,我们认为生产数字平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面连着工厂侧的各种应用,下面连接着工厂侧的各种数据。这个方案目前在一汽的(蔚山)工厂,长安的渝北工厂都得到尝试和应用,已经得到大规模推广。经过应用我们发现,能够更好把工厂侧的各个数据进行收集、协同。并且,在质量管控方面能够得到有效追溯。然后在企业降本增效方面,能够帮助一汽和长安的客户提升40%生产问题的响应率,并且能够提升60%生产质量的优化效率,提高70%关键设备的稼动率,以及降低了30%的生产能耗。因此,生产数字平台目前在华为公司推广的智慧工厂的解决方案里面,已经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在向各个客户进行提供。

下一个是车企数字底座,也就是专门为车企打造的基于集团、子公司、工厂、车间四级分层部署,统一架构的云管理平台。通过四级打造的云管理平台,能够进行集团级的统一应用的统一分发,能够进行所有子公司、工厂、车间所有数据的统一协同和汇聚,并且还能够进行算法算力的协同和共享。目前这个案例已经在包括东风、比亚迪得到了很好的尝试,能够帮助客户在应用的分发上面,数据的协同方面,以及多架构的协同方面,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最后一个方案就是华为的生产网解决方案,我们知道在WiFi5时代,漫游率,包括无线的覆盖率能力都是不足的,包括很多AGD小车在运行过程中很有可能被卡顿,包括在拐角的时候就没有漫游这种情况。华为公司针对车间的生产网,我们专门推出了基于华为自己独家专利的WiFi6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种问题,实现了广覆盖、广连接。并且在PLC以上的数采网关上面,接口从原来的十几种协议现在已经扩展到了二百多种协议,真正实现设备网联化、设备IT化。并且基于一个网络设备,我们是集网络IP和安全于一体,大家购买这个网关设备,能够得到网安一体化的诉求。

目前我们服务于海内外的200多家车企,无论是从研发创新、生产供应、营销服务,包括华为还能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咨询,以及数字化转型的运营,目前在大多数客户的影响力已经构建了。

本网转载的信息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有出处,如涉及图片或内容侵权等问题,请联系750472460#qq.com(#替换成@)删除。


标签
华为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推荐

网站首页 | 电车之家 | 投稿·分享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1010150号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322号
   网络实名:电车之家  电动汽车网      
联系QQ: 750472460  4847967  【企业交流群:31859161 9920404 85271546(满)】   邮箱:service#zhev.com.cn(请将#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