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中心呈报给上级部门,这就说明问题已经无法内部解决。而且,作为行业公认的中国品牌领军之一,长安汽车本月两款销量暴跌的SUV车型,市场口碑一直表现良好,近期也未出现任何重大的质量安全问题。所以,暴跌对于发展势头正好的长安汽车来说,无疑是非常头痛的问题。
其实,也不光是长安汽车。就在3月8日,长城汽车的官微发布2月份销量快报的同时,也特意声明,“2月,收春节、博世ESP供应短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长城汽车产能受限,目前正采取积极措施,力争快速解决零部件供应问题。”
问题都是相似的。公社近日的C次元公众号文章《缺芯不是绝症,但也没特效药丨电动车新危机》就提到,去年8月因东南亚疫情蔓延后,遍布在东南亚的芯片封测厂基本上受到波及,第二波汽车芯片危机触发。而受影响较大的博世,其中国区总裁竟然在朋友圈公开上演“想跳楼”的桥段。
而且,刚刚才开年不久,苏州疫情便导致苏州部分工厂停工,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亦有员工确诊新冠,再加上供应链中芯片经销商们“加价囤货”愈演愈烈,长安、长城自然很难拿到芯片了。
根据日前央视财经再次对汽车芯片市场的调查,汽车芯片价格全线上涨,原本20元汽车芯片甚至炒到了近3000元,已经成为车企的“不可承受之重”。
再来看看长安汽车终端销售情况。根据乘联会的批发量数据,长安汽车本月批发量也大幅下滑,产能上出现严重问题显而易见。毕竟,4S店终端方面订单不错,只是交车困难。所以,销量暴跌问题凸显了近期让所有车企都比较头痛的供应链安全问题。
“芯荒”对策
正如我在去年年底《为了活下去,供应商倒逼整车厂涨价》中所写,“供应链危机也暴露了从上到下每一层的相互依赖关系,并强化了所有参与者的重要性,包括那些小微企业。”
2月份,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曾预测,芯片短缺有望在下半年缓解。徐大全当时表示,2022年的芯片供应仍将无法满足主机厂的所有需求,今年的汽车产量仍会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芯片供应量。但是,随着芯片厂商新的产能投放,芯片短缺的情况有望在下半年得到缓解。
但是,长安这次“博世安全气囊控制器、EPBI等物资短缺最为严重,导致产量持续大幅下滑”,确实超出预期,让我们对内情充满疑虑和好奇。
而从去年开始的“缺芯”,让行业內所有车企都面临供应链的保障问题。这次长安汽车和长城汽车因为博世的芯片短缺而导致产能“卡脖子”这件事,也再次提醒中国品牌,供应链的安全问题非常重要。
说到底,中国要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掌握核心技术、摆脱对外依赖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