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主机厂原来定义的产品完全由主机厂完成,供应商和工程公司的输入很有限,而到今天已经陆续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主机厂+供应商+用户的共创。
(4)原来的供应链从一种多层级的链型结构,变为圆桌式的主机厂和供应商的关系,这必然带来扁平式网络生态下的跨界融合。
第二个变化,产业价值链的重构。当前传统制造业已经向两端发展,一是向上游逐渐走向科技公司,二是向下游走向用户公司,分别在出行、能源等方面进行了极大的渗透。
而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中,沈源进一步补充,可以看到车端有两个不会变化的东西:电动化和智能化。据介绍,电动化方面,吉利通过投资、并购、自研形成了“三电”生态、充换电生态;在智能化方面,拥有智能座舱生态、自动驾驶生态,以及在更外圈的低轨卫星、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基于此,吉利从创立之初的四个轮子、两对沙发,发展到今天形成了集卫星、飞行汽车、商用车、乘用车、摩托车、芯片等于一体的天地一体化的科技出行和绿色能源的公司。
图片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吉利集团现场演讲
事实上,作为一家传统车企,吉利对于智能网联、车路协同也有一个漫长的认知过程。从曾经认为单车智能可以走遍天下,但随着单车智能的不断演化,发现只靠单车智能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也因此就需要智能化、电动化以及网联化的融合。
那么,如何要做到车能融合、车路协同、车云互联?沈源指出,这其实也是未来汽车在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并成为超级智能移动终端的一个巨大挑战。
其以吉利自身为例,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据介绍,目前,吉利在创新中心里组成了一个专业化的团队,专门探索在车、能、路、云、星、图方面的高度协同的未来出行。在原有的聪明的路、智慧的城、智能的车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广泛的云、精准的芯、高精度的图。他指出,下一阶段的车联网是基于以车为核心的车联网2.0。即从早年的以路为主、以基础设施为主的建设,转变为为车服务,为车上的人服务。
具体来看,包括在:
-
车端:聚焦车端能力优势,推动智能网联规模化、产业化运营。目前吉利已经引入规模车队,打造全链路商业化运营能力。
-
路端:高等级道路实时感知,路侧领航服务赋能智能网联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