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当前位置: 电车之家> 资讯>市场评论>正文
 

从“米粉”到“拉黑”:闫闯与小米汽车的180天翻脸全记录

 
 
 
发布日期:2025-09-11  浏览量:235  扫描到手机   关注公众号

“以后不会再碰小米了。”——这句话没有出现在任何官方声明里,却写在了闫闯最近半个月的每一条微博评论区里。8月29日凌晨,他再次转发7月那条“活该买小米,就恶心你”的帖子,并配了一个“挥手再见”的表情,被外界视为与小米汽车正式割席的“最后一帧”。
一、3月:提车“史上最差”埋下导火索
故事要从SU7 Ultra首批交付说起。3月28日,闫闯按约定时间抵达北京小米亦庄交付中心,却被工作人员告知“必须车主本人手写委托书、现场签字、现场合影”,连他联系的拖车司机都被挡在门外。“我试了上百个品牌,第一次遇到不让代提。”当天他在直播间吐槽,“流程僵硬、仪式感过剩,体验负分。”
尽管当场还是把车开走,但闫闯在视频最后留下一句:“希望YU7别再这么折腾我。”——谁料这句话成了后续剧情的伏笔。
二、7月2日:空气动力学“机盖门”点燃第一把火
7月初,小米发布“空气动力学机盖”OTA,称可在120km/h下提供额外下压力。闫闯连夜测试,发现数据变化“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于是连发三条微博:
1.  “抄功能只抄样子,风洞没跑过就敢喊性能?”
2.  “用媒体当背书,把粉丝当小白鼠?”
3.  “车规级纸巾盒倒是第一时间安排,车规级芯片有没有同步?”
评论区瞬间被“米黑”“米吹”攻陷,#闫闯质疑小米#话题阅读量破2亿。小米官方未直接回应,只是悄悄在商城页面把“最大下压力提升30%”改成“最大升力降低12%”,被截图视为“变相认错”。
三、7月18日:YU7异响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7月中旬,闫驾YU7去坝上拍选题,颠簸路段后门板出现“咔哒咔哒”异响。回京后他第一时间开到小米售后,技师拆门确认“锁扣与限位器公差匹配不良”,需更换整门模块。“提车20天就要拆门,我十年试车几百辆,第一次遇到。”闫闯在视频里苦笑。
更让他不爽的是服务细节:售后只肯“更换+补漆”,拒绝整车退换;代步车给了一辆老款帝豪EV,电量只剩18%;等待配件期间,他多次被客服反问“是不是驾驶不当”。“那一刻我决定,够了。”
四、7月20日:正面开炮,“以后不会碰小米”
7月20日晚,闫闯发了一条没有画面、只有字幕的45秒短视频:
“SU7 Ultra流程恶心,YU7质量拉胯,空气动力学忽悠,售后傲慢。我没收过小米一分钱商单,也不指望了。从今天起,我不会再测评、再推荐、再购买任何小米汽车。粉丝们想买的随便,但别怪我言之不预。”
——微博发出10分钟,点赞破万,“闫闯退出小米”冲上热搜。外界注意到,与陈震、韩路同期都在晒“小米官方合作”不同,闫闯的账号里找不到任何#小米邀你上车#标签,被视作“因爱生恨”的经典样本。
五、8月:沉默一个月后,他再次“补刀”
整整一个月,闫闯没再提小米。8月29日,成都车展MG4上市发布会后,他在媒体群被问到“会不会考虑把MG4和SU7 Ultra做对比”,回了句:“我说过,以后不会再碰小米。”随后把7月那条“恶心你”微博重新置顶,等于二次宣告。
六、小米的回应与行业的声音
截至发稿,小米汽车方面仍保持沉默,内部人士仅透露“正在优化交付与售后SOP”。而在媒体圈,两种声音并存:
•  一方认为闫闯“真性情”,敢于对流量大厂说不;
•  另一方则指出,他在3月、7月两次“爆发”节点,恰逢小米KOL合作名单公布,“没拿到商单”才是情绪核心。
对此,闫闯在粉丝群回复得很直白:“我不缺单,缺的是对用户的敬畏。车好,我吹;车差,我踩。小米今天不让我说真话,明天就会让所有人闭嘴。”
七、写在最后
从“米粉”到“拉黑”,闫闯与小米汽车的180天,像一部浓缩的新势力成长剧:早期光环、流量狂欢、产品瑕疵、服务脱节、KOL反噬……剧情是否反转,还要看小米能否用真正的质量和体验把“口碑”赢回来。至于闫闯,他已经把YU7挂上了二手平台,标题只有八个字——
“车况完美,不再回购。”
 

本网转载的信息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有出处,如涉及图片或内容侵权等问题,请联系750472460#qq.com(#替换成@)删除。


标签
小米汽车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推荐

网站首页 | 电车之家 | 投稿·分享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1010150号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322号
   网络实名:电车之家  电动汽车网      
联系QQ: 750472460  4847967  【企业交流群:31859161 9920404 85271546(满)】   邮箱:service#zhev.com.cn(请将#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