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微型电动车市场挺魔幻的。
这边厢不少车型刚刚宣布因成本上涨要大幅度涨价,那边厢则继续有品牌在投放超低价的车型;这边厢刚刚有品牌宣布停止接受订单的消息,那边厢就又有车企拉开架势,开始进军微型电动车市场。
细分市场的体量究竟如何?低端的电动车究竟能否盈利?分析不同企业的近况,同样的问题却会得出完全相悖的两个答案。
为什么会这样呢?
电动化赋予了微型车市场新希望
全球市场上,铃木汽车应该是少数几个愿意把小车视作核心业务的汽车品牌,而这个品牌在2018年全线退出了中国市场,小车此前在国内市场上的境遇可见一斑。这是大环境所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人消费水平明显提升,汽车消费越来越高端是大趋势),本也无可厚非,小车特别是微型车市场随着消费趋势的转变,越来越被国内消费者边缘化了。
不过,电动化大潮的到来,却给了国内微型车市场焕发第二春的机会。
之前的国内小车市场上,无论是昌河铃木还是长安铃木,都曾经有过一段堪称辉煌的高光时刻,奥托、羚羊、北斗星、雨燕等,在国内都积累了相当不错的用户口碑。但随着这些明星车型陆续停产,铃木败走,其他曾经热销过的微型车如奇瑞QQ、长安奔奔等也都热度不再,中国微型车市场的份额开始连年下滑。直到宏光MINIEV,欧拉黑猫、欧拉白猫等电动小车陆续投放市场之后,国内微型车市场才止住颓势。
国内市场上的家庭用车意识越来越明显,但A00车型过小的空间,与主流需求明显相悖,这是导致国内小车市场此前不断萎缩的重要原因。但当微型车和电动化结合在一起之后,局面迅速发生了变化。
乘联会统计的批售销量信息显示,2021年国内汽车市场上依旧在售的微型车共有49款,其中有39款是微型电动车。2021年国内微型车市场的累计销量为81.07万辆,其中微型电动车的销量为78.37万辆。无论是从车型数量上看,还是从市场表现上看,微型电动车都已经是微型车市场上的绝对主力。
微型电动车市场逐步壮大的原因,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做过说明,节能和节约空间方面的优势,决定了小型化一定会是新能源车市场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特征。电动化小车可以明显改善燃油小车动力不足的问题,电动车的特性决定了其在性能方面有先天优势;小型化还可以让电动车变得更好玩。电动小车一般车速会限定的比较低,再结合了高度的智能化配置之后,可有效规避交通事故,所以这时候可以把车做的非常轻,造型上也可以做的更加五花八门,个性化方面会是个显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