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当前位置: 电车之家> 资讯>市场评论>正文
 

风口还是风险?车企重启多品牌战略

 
 
 
发布日期:2022-03-15  来源:汽车之家  浏览量:1298  扫描到手机   关注公众号

  “中国还需不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如果没记错的话,第一个抛出这个问题的,是观致。此后,许多新品牌横空出世时,都难免会遇到与观致汽车相同的拷问。

  自从一大批新势力车企诞生后,汽车圈愈演愈烈,虽然几年过后,大部分品牌不是“苟延残喘”,就是“销声匿迹”,但也成就了一批像蔚小理这样的新品牌。

汽车之家

  曾在“多生孩子好打架”这一路径上折戟的吉利、奇瑞,近年来又回归了多品牌战略;长城汽车也早已不是原来那个聚焦SUV和皮卡车型的企业,如今已形成六大品牌矩阵,多点开花;而上汽集团在孵化了智己汽车后,又将原先的R品牌独立出来,成立飞凡汽车。

  几大中国车企的动作,背后似乎已达成一种共识――在智能电动车的赛道上,选择了不断剥离子品牌或与第三方合作孵化多个新品牌,拓宽融资渠道,试图占领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如果说十年前,人们将多品牌战略的失败归咎于“市场并没有做好准备”,那这一波多品牌战略的重启,他们还会输吗?

飞凡与智己:左右互搏?

  车企衍生新品牌的原因,核心在于不同品牌核心价值诉求不同,针对的目标消费群体不同,各品牌背后的产品设计理念和风格特点不同。

  比如,智己汽车是上汽再冲高端设立的新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引入了浦东和阿里的外部战略投资,主攻40万元以上的空间,并在近期刚刚小范围交付200台智己L7(参数|询价)。

汽车之家

  可就在智己还未站稳市场时,上汽又匆匆推出飞凡汽车,定位于中高端新能源智能化领域,让两个品牌共同抢占赛道。

  背后的缘由不难猜测,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提升至14.8%,今年2月渗透率更是达到21.8%。多位业内专家预测,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一个陡峭的“增长曲线”。

  “在大变革时期,一艘航空母舰要转型,就必须派出几个先遣部队去试错,多品牌的目的也是想快速占领市场,谁跑出来了,谁就赢了。”汽车行业分析师周平(化名)称。

  尽管多品牌战略能增加赢的概率,但如果品牌差异性区隔做得并不明显,很有可能变成左右手互博的尴尬局面。

汽车之家

  据一位接近智己汽车项目的业内人士称,“智己明年将推出小一些的SUV和轿车,价格区间在30万-35万元之间。”而飞凡主攻20万-40万元区间,双方在定位差异化上仍有一定的重合。

  实际上,新成立的飞凡汽车是R汽车的换名品牌,即荣威品牌旗下的新能源子品牌。“从一开始,上汽对飞凡就没有做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系统性战略规划,随着智己汽车独立出去,集团对于R品牌也是边走边看,再做决策。”另一位接近上汽乘用车项目的内部人士王乐(化名)对汽车之家说。

  据王乐透露,独立飞凡汽车也属无奈之举。R汽车在没独立之前,整体开销花费已经超出了荣威品牌所能承受的范围,单单营销投入在2021年就高达15亿元,但这也未换来实际的产出效益。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MARVEL R卖出了7865辆,并不理想,而顶着“同级别唯一620公里超长续航、15分钟充电200公里”旗舰头衔的ER6,销量也才一万出头。

  R汽车的业绩将会拖累上汽乘用车的各项评估,更名为飞凡汽车独立,可将财务损失控制在一定承受的范围内。而独立后引入外部资本,会给飞凡汽车带来一定的想象空间。

  智己与飞凡,两个品牌虽然保持了独立性,但在资源上缺乏协同。

  这一“内卷”率先体现在人才招聘上。据汽车之家获悉,整体“人才池”不足,会迫使一些车企与员工签署竞业协议,当人才留不住了,公司会启动竞业限制,目的是不让竞争对手有机会得到他们。而在上汽集团的竞业协议名单内,智己汽车居然赫然在列

  一位离职的飞凡员工就曾表达过自己的不满,“智己用的方案,我们就不用了,或者智己已经做了,我们要做得更好,就连供应商,也是精力更多在智己上,上汽乘用车项目要让路。”

  而在自动驾驶数据这一关键资源上,智己与飞凡不是抱团合力将数据越滚越多,而是属于“各自为政”。据吴冰称,“R7的智驾完全是上汽技术中心智驾团队进行共创,而智己更多是与Momenta合作。”不过在吴冰看来,这也是两个品牌的区隔点。

上汽集团 飞凡R7 2022款 基本型

『飞凡R7』

  “车企推多个高端品牌能否成功,取决于自身发展战略及实力等理性决策,否则推出再多的新品牌也没用,效果可能还不如始终专注一个品牌。”周平称。

本网转载的信息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有出处,如涉及图片或内容侵权等问题,请联系750472460#qq.com(#替换成@)删除。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推荐

网站首页 | 电车之家 | 投稿·分享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1010150号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322号
   网络实名:电车之家  电动汽车网      
联系QQ: 750472460  4847967  【企业交流群:31859161 9920404 85271546(满)】   邮箱:service#zhev.com.cn(请将#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