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当前位置: 电车之家> 资讯>国内资讯>正文
 

聚焦315 | 去年3月至今,谁是召回的“主角”

 
 
 
发布日期:2022-03-15  来源:盖世汽车  浏览量:686  扫描到手机   关注公众号
新能源车召回水涨船高,安全纠纷难界定

若说去年的3.15晚会最让人遗憾的莫过于新能源车未曾上榜。

众所周知,2021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歌猛进,行业内外就“提前实现新能源新车销量渗透率达20%”达成共识,但伴随而来的却是越来越多消费者投诉,以及水涨船高的新能源车召回。

据不完全统计,消费者投诉新能源汽车主要问题包括:如行驶中断电、汽车自燃、自动驾驶系统失灵等安全问题;充电故障等电池质量问题;续航里程缩水,尤其是冬季低温下续航折损快,且充电效率低下;不兑现承诺、虚假宣传等服务性问题更是屡见不鲜。

落实到召回层面,就数据显示,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国共计召回64.65万辆纯电动车型,占召回总量的6.71%。此外节能汽车中油电混动车型以34.5万辆的涉及召回车辆占比3.6%。

 

聚焦315 | 去年3月至今,谁是召回的“主角”

 

其中,纯电动车型中,特斯拉以53万辆召回总量位列第一,占纯电动车型总召回的82.55%;随后依次是北汽新能源、比亚迪、欧拉以及梅赛德斯-奔驰等车企。而涉及动力电池缺陷恐引发热失控的车企共计9家,累计涉及6万余辆缺陷车辆。

可要知道的是,相较于其他部件缺陷、故障所引发的安全纠纷界定,锂电池安全仍是当前车企与动力电池生产商之间的权责不清的地带,基于此也成为新能源汽车召回、解决方案以及制作规范难推进的重要原因。这之中,2021年7月,关于长城欧拉因动力电池问题召回,同电池供应商孚能科技就责任认定争议展开数日“骂战”便是最好的案例。

但值得肯定的是,同在去年7月,由中国商业联合会立项,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牵头起草的《动力电池行业售后服务要求》标准在全国实施,成为助力中国动力电池安全规范以及责任划分的重要依据。

 

聚焦315 | 去年3月至今,谁是召回的“主角”

 

缺陷调查现场;图片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亦加大技术研判和缺陷调查力度,建立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告制度,组建新能源汽车事故调查协作网,制修订《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等相关标准规范,加强新能源汽车共性安全问题的研究。

据悉,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召回新能源汽车229次,涉及车辆198万辆,相信伴随各项标准规范的制定,以及各项制度的落实,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有望健康有序发展。

软件问题频出,如何做到防范于未然仍是难题

近年来,伴随汽车电气化、智能化高速发展,汽车召回原因已从传统的硬件故障延展到了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问题,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单以过去一年来看,国内汽车因电器设备相关故障展开的召回共计391.7万辆,超第二位的发动机故障,稳居召回原因榜首,占召回总量超四成。但与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相关缺陷车辆,多达400余万辆,涉及品牌有梅赛德斯-奔驰、现代、特斯拉、丰田、奥迪等共计25家车企。

 

聚焦315 | 去年3月至今,谁是召回的“主角”

 

涉及缺陷车辆最多的软件除前文反复提及的梅赛德斯-奔驰通信模块软件外,现代汽车集团旗下HECU故障,以51.6万辆召回总量位列第二。具体来看,其车内液压电子控制单元(HECU)内部可能发生短路,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发动机舱起火。而这一问题不止于中国境内,今年2月份,现代汽车集团同样因为这一故障在美国发起48.4万辆规模的召回,包括2014至2016款起亚狮跑(Sportate)、2016至2018款起亚K900,以及2016至2108款现代Santa Fe,且该公司建议,车主在问题修复之前将车辆停在室外,并远离其他汽车和建筑物。

此外,还有诸如因主动巡航控制系统缺陷被召回的超28万辆进口和国产版特斯拉Model 3、Model Y;因自适应巡航系统制动控制电脑程序不完善被召回的超22万辆卡罗拉双擎、雷凌双擎;以及因发动机控制模块故障召回了超过13万辆车等等。

而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途径,也不再如传统硬件故障召回一样处理。“当软件出现问题,大部分是通过升级方式召回,且目前主要是以4S店升级软件的方式来完成。”谈及目前针对软件缺陷召回的处理方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部主任肖凌云如是介绍。

伴随2020年和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两份相关通知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生产企业采用采用OTA方式对已售车辆开展技术服务活动的,应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备案。而这一处理方式,很大程度上提升召回完成率,并降低了召回成本,成为了应对软件类故障主要的召回措施。

 

聚焦315 | 去年3月至今,谁是召回的“主角”

 

图片来源: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

本网转载的信息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有出处,如涉及图片或内容侵权等问题,请联系750472460#qq.com(#替换成@)删除。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推荐

网站首页 | 电车之家 | 投稿·分享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1010150号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322号
   网络实名:电车之家  电动汽车网      
联系QQ: 750472460  4847967  【企业交流群:31859161 9920404 85271546(满)】   邮箱:service#zhev.com.cn(请将#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