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吉利汽车发布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其营收同比增长10.3%至1016亿元;扣除股份支付的股东应占溢利为60.6亿元,同比增长9.4%;净利润同比下滑21.9%为43.5亿元。
虽然营收实现同比增长,但是就运营表现低于管理层预期,吉利集团给出意料之中的解释:主要由于年内全球芯片供应短缺。而且吉利在2021年财报中坦言:“中国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其他与疫情相关的中断以及全球芯片供应短缺并无减弱迹象,并将继续于2022年对本集团的销售表现及盈利能力造成压力。”
基于此,在吉利汽车2021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称,公司将积极应对供应链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未来将继续加强部署自研芯片的路线,通过多种技术路线方案,多方位解决芯片短缺问题。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
诚然不仅仅是吉利,2020年底以来,全球汽车制造商一直受困于芯片短缺。就最新公布的2月产销数据来看,多家车企提及产销受到芯片短缺影响。譬如,长安、长城和吉利皆将2月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博世“涉芯”类零部件供应不足。
将镜头拉至国外,“缺芯减产”的剧本也一直上演。本月中旬,丰田表示其将在Q2削减至多20%的日本国内产量,以缓解芯片和其他零部件短缺给供应商带来的压力。无独有偶,大众集团于上周表示,由于半导体短缺,该公司2021年汽车销量较计划少了20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