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当前位置: 电车之家> 资讯>市场评论>正文
 

8万辆,长城真得回暖了吗?

 
 
 
发布日期:2022-06-09  来源:汽车公社  浏览量:1663  扫描到手机   关注公众号

但无论是“无钴电池”、“大禹电池”甚至是DHT混动,都缺少一个证明技术实力的产品载体,这使得长城在一定程度上错失了电动化爆发的红利。

今天,王传福便在股东大会上表示,现在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不管长城同不同意此种看法,从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长城的确在电气化的道路上慢了有一步,而有时候一步恰恰决定生死。

另辟蹊径的产品定位加上全新的混动以及智能化技术,使得长城有着独特的生存土壤。与其说,它面对的最大对手是全面进阶的自主势力以及底蕴深厚的合资巨擘,不如说是那个曾经摇摆不定的自己或者是燃油车时代的自己。

“悲”“喜”交加

当然,每一轮的复苏背后都是一次体系“淬火”的较量,尤其是在当前的行业形势、竞争业态正在经历史无前例地重塑之际,长城心里清楚,浪费一场危机可能就会与未来失之交臂

因此,在核心板块遭受挑战的“悲”里也藏着销售结构优化的“喜”。近两年来,长城汽车面向2025,一直在强化全产业链布局,建立全栈自研能力,力图以重研发大投入的方式实现自身体系能力的进化。

那么,当长城逐步实现技术与成本的关键平衡,并且这种平衡又恰恰与国家的相关政策、市场需求结构性调整以及民族文化自信实现同频共振时,实现价格与品牌的集体向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长城5月份的销量数据里,明确提到,高价值、智能化产品销售占比正在不断提升,15万元以上车型销售占比达14.9%,基于柠檬、坦克和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品牌打造的车型销售占比已达64.1%,智能化车型占比已达82.9%。

这其实也是自主品牌新时代的缩影。如今,诡谲的产业链条中,有关颠覆的故事正在接连上演,从研发制造到产品定位,从品牌口碑到市场战略,自主品牌已经在多年的造车实践中积累了充分的向上力量。

与此同时,三电核心技术、智能解决方案、渠道服务体系,原先的产业链正在被不断重塑,自主品牌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创新性与革命性,冲击在汽车市场里反复回荡。

 

 

时代擂起了战鼓,长城、吉利、比亚迪等人一拥而上。与此前自主品牌进行“防守式”的差异化竞争,布局中低端市场不同,这一次,自主品牌一改往昔的被动与小心翼翼,一头扎进了合资品牌的核心地带,义无反顾地向曾经的市场秩序与价值体系发起了直接挑战与冲击。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在新一轮市场布局中,此前看上去坚不可摧的产品结构、市场格局以及消费理念似乎也开始重构,长城如何抓住机遇,在声势浩大的“品类创新”中,确保各个环节足够的支撑力,是摆在长城前面的核心课题。

 

来源:电车之家   https://www.zhev.com.cn/news/show-1653574841.html

本网转载的信息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有出处,如涉及图片或内容侵权等问题,请联系750472460#qq.com(#替换成@)删除。


标签
长城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推荐

网站首页 | 电车之家 | 投稿·分享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1010150号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322号
   网络实名:电车之家  电动汽车网      
联系QQ: 750472460  4847967  【企业交流群:31859161 9920404 85271546(满)】   邮箱:service#zhev.com.cn(请将#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