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当前位置: 电车之家> 资讯>市场评论>正文
 

攻克卡脖子难题 车企自研电池或势在必行

 
 
 
发布日期:2022-11-02  来源:盖世汽车  浏览量:1489  扫描到手机   关注公众号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生产供应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近年来频频出现由于电池供应短缺所导致的新能源汽车停产以及交付延迟问题,再一次印证了在新能源时代“得电池者得天下”的道理。为此,不少车企开始将目光瞄向了动力电池领域,以蔚来为代表的新势力品牌以及宝马、丰田等传统车企,都纷纷加入到了自研自产电池的队伍中,力求破解“电池荒”焦虑。

供应短缺成本居高不下 车企遭遇电池荒困扰

据统计,2022年1-9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56.7万辆,同比增长1.1倍。与此同时,今年前三季度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93.7 GWh,累计同比增长110.5%。这其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装车量占比之和已接近总量的七成。

 

攻克卡脖子难题 车企自研电池或势在必行

 

虽然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比较可观,但是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飞速发展,近年来国内车企或多或少都遭遇过“电池荒”的困扰,电池供应跟不上订单增长的节奏,导致新车交付周期一再拖延,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据车质网数据显示,2021年“不按约交车”的投诉总量为2082宗,而2022年1-9月的累计投诉量就已经远超2021年全年的投诉总量,涨幅高达2.5倍,其中新能源车型投诉占比高达93.3%,主要投诉原因包括电池供应不及时、芯片短缺等。

除了供应短缺问题,电池成本居高不下也令车企叫苦不迭。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总成本的40%-60%,随着电池能量密度增加,电池成本占比不断升高,未来电池采购价格或将持续上涨。

保供稳产促发展 车企寻求电池荒破解之道

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为了规避因电池供应不足以及价格波动造成的不利影响,保障产能和交付量,国内车企纷纷开始在电池领域加码布局。

这其中,与电池厂商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是新能源主机厂早期采用较多的策略,相比较而言,建立在资本层面上的合作,由于牵扯到双方共同的利益,因此合作关系更加扎实稳定。如丰田汽车早在2019年便与比亚迪合作成立了合资公司,共同打造纯电车车型,无疑是看中了比亚迪在电池制造领域的优势。根据工信部新车申报信息显示,一汽丰田旗下全新纯电动轿车bZ3车型将搭载由地处安徽的无为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子公司)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意味着丰田开始正式使用比亚迪旗下公司生产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本网转载的信息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有出处,如涉及图片或内容侵权等问题,请联系750472460#qq.com(#替换成@)删除。


标签
电池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推荐

网站首页 | 电车之家 | 投稿·分享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1010150号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322号
   网络实名:电车之家  电动汽车网      
联系QQ: 750472460  4847967  【企业交流群:31859161 9920404 85271546(满)】   邮箱:service#zhev.com.cn(请将#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