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固态电池还具备高能量密度。据介绍,2022年,上汽和清陶成立联合实验室,二者开发的第一代固态电池已完成装车试验。第一代固态电池在实现“系统级零热失控”的前提下,单体能量密度达到每公斤368瓦时,相比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00%以上,测试车辆最大续航里程达到1083公里,充电10分钟续航增加400公里。
在业界最为关心的成本方面,李峥表示,上汽与清陶将共同开发新一代固态电池产品,在规模化应用后,电池成本将比同等规格磷酸铁锂或三元电池低10%-30%。
正是基于固态电池的天然发展优势,近年来吸引丰田、大众、宝马、奔驰等海外巨头,以及比亚迪、广汽、东风、蔚来、高合、赛力斯等自主车企纷纷在此赛道发力。
上汽集团则早在2018年起就与清陶能源围绕固态电池技术展开合作。2020年5月,上汽入股清陶,参与清陶能源e+轮融资。2022年,上汽再次参与清陶能源F++轮融资,同年双方成立联合实验室,携手推动车用固态电池材料、电芯与系统的联合开发,目前第一代固态电池已完成装车试验。
李峥表示,“此次清陶和上汽成立合资公司就是整合资源,取长补短,努力将好的技术变成好的产品交付给市场。”
他指出,一款电池从开发到装车应用,是多层面的创新和集成。从整车角度看,电池材料、电芯、工艺制造、系统集成开发、软件控制这些事情都同等重要。“清陶的长板在于材料开发和电芯设计等,上汽的强项则在系统级开发、软件开发、整车项目管理等,双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第一代固态电池明年规模化量产
需要指出的是,固态电池发展至今,布局者虽多,但真正能够实现商业化量产落地的寥寥。
作为在固态电池领域最有实力的玩家之一,丰田曾多次发布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节点,但却一再“跳票”。2017年,丰田表示计划于2020年实现固态电池商业化。2019年,丰田CTO茂树茂重又称固态电池将在2020年亮相,2025年量产。
国内新势力头部车企蔚来早在2020年的NIO Day上,就正式发布了续航超1000km、采用固液混合电解质的150kWh电池包。按照计划,该半固态电池包计划于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装车交付,但未能实现。
今年7月中旬,蔚来更新了用户手册,全新ES6、ET7、ES7、ET5、EC7和ET5旅行版共6款车型的手册中均添加了关于150kWh电池包的详细信息,外界纷纷欢呼“终于要来了”。然而,在7月20日举办的Power Day 2023上,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直言:“150kWh电池包的研发和验证比预计时间要长,预计还要再等等。”
“明年,搭载高性能、长续航固态电池的智己汽车车型将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在技术之旅日上,上汽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林如是说到。这相当于给了固态电池量产装车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他还提到,到2025年,智己、飞凡、荣威、MG将推出多款搭载新一代固态电池的量产车型,全年销量预计将突破“十万辆级规模”。
图片来源:上汽清陶
在清陶能源公布的三代固态电池产品中,前两代均为半固态电池。其中,第一代固态电池已完成装车试验,含有5%-15%的液体;第二代固态电池将于2024年量产,液体含量将降至5%以下;而2027年量产的第三代则是全固态电池,液体含量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