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材料领域:贝特瑞、中科电气、杉杉股份、翔丰华、传艺科技、华阳股份、佰思格、可乐丽等企业自主开发钠电负极材料,部分实现量产供货;
电解液领域:多氟多、天赐材料、瑞泰新材、维远股份、丰山集团、新宙邦、中欣氟材、钠创新能源、永太科技、传艺科技等企业建设电解液生产线,部分实现产线投产;
电池网还注意到,上述企业聚焦于钠电领域全产业链布局,在布局电池制造的同时还涉足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领域。其中,多氟多钠电领域涉足电池制造、六氟磷酸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华阳股份既有电池制造,也涉足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传艺科技、众钠能源、立方新能源、钠创新能源、同兴环保等也实现钠电产业多领域布局。
钠电产业除了企业布局加速,资本市场也热情高涨。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就有多家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公司先后获得多轮融资,加速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步伐,其中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生产商佰思格年内已连获3轮融资,投资方包含电池企业蜂巢能源、雄韬股份。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钠电池在车用领域应用进展加快。近日,宁德时代研究院副院长黄起森表示,宁德时代通过首创的AB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实现钠锂混搭,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使钠离子电池应用有望扩展到500公里续航车型。这一续航车型会面向65%的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