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设计一个单车,我们向前骑或者向左转,它的结果是向后骑和向右转折,你会不会适应?你肯定上去就摔。原来我记得我跟陆奇聊过这个事情,他不服输,他就设计了这个单车,他拼命往上骑,他后来摔骨折了,住院。但是你让新的小朋友去骑这一辆跟我们所有人都反过来的单车,他可能一个星期以内就适应。这是为什么?这是叫肌肉记忆。
今天我们的组织里面所有人的思想、行为、流程、效率、工具、策略、方法全部都是在过去的记忆里面去打造的。如果这一场战争要变化,它非常困难。如果不能调整组织思维,调整整个策略工具,变化很难发生,小鹏汽车最近在做的变革,我觉得非常有效果,但是变化在刚刚看到。我是认为在未来的半年、一年、一年半里面会看到巨大的变化。
第二个,整个面对未来的产品规划、创新跟运营能力的提高。这是三个不同的能力,在过去的汽车里面基本上没有运营,在过去的互联网里面的运营跟汽车的运营完全不一样。面对创新,如何把成本、时间、商业跟客户的需求进行平衡,这都是不一样的事情。
换一个角度,就像我们以前一样,做一款车,把它做出来,把它做快,不够,已经远远不够了。新一代的战争不一样,我跟大家举一下例子,最近小鹏G6卖得非常好,里面有两个创新的逻辑,大家看到G6续航最开始设计的目标是700公里,但最后测试的结果是800公里。从去年开始,我给小鹏汽车定的目标,小鹏要做中国最扎实的续航,我们最后按照最严苛的标准定到755公里续航。
这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为什么设计700公里到最后实际的测试是800公里?因为里面做了大量的技术优化,比如包括800伏碳化硅,也就是说科技的创新实际上让企业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以及让客户的满意度也有相当比例的提高。
我再举例说一个事情,就是关于城市智能驾驶,今天上午我们在中国,第一个发布了北京城市的城市辅助驾驶NGP。小鹏今年的目标,是年内让中国所有中大型城市,基本上所有,我现在不敢说满口全部都是,不管是高速的,不管是停车场的,还是城市内的,都能实现辅助驾驶。
我跟大家举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两年前小鹏汽车刚刚推出高速NGP,我自己开,在最开始我都是怕的。但是当我自己开了之后,我发现它的安全、可靠性有大幅度提高,所以小鹏在两年多前推出来,在今天我们的高速辅助驾驶渗透率已经达到70%,且1000公里接管一次。
去年我一直在开城市辅助驾驶,都是测试,但是最近三个月左右,我每天上下班全部都使用,一出小区的门,打开全自动辅助驾驶,车就自动开到公司门口了,然后我再把它关掉。我开了三个月,每一个季度我们做快速的迭代。这一个事情一定会在一年、两年后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城市发生,让大家的开车习惯发生变化。
实际上这个事情要不要花很多研发费?要。要不要很多硬件的BOM?可以不要。我们正在这块的技术创新,大幅度降低硬件的成本,同时提高软件能力。为什么小鹏G6有这么多人喜欢,很高的续航,扎实,很好的城市辅助驾驶,很大的空间。在整个产品逻辑体系里面,小鹏发现,我们原来用互联网+汽车不足够对,这是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