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企业而言,每一轮股权融资都是一场博弈。一方面是来自资本的压力,另一方面,面对极度内卷的市场,融资、上市在一定程度可以有效缓解企业当下难题,但是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风险依旧存在。总体上,无论上市与否,成功与否,新造车企业对于资金的渴望和需求都不会终止。
自动驾驶融资更聚焦在特定场景
作为智驾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感知模块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过去几年自动驾驶领域的多项融资都集中在该赛道,典型如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一直是资本追逐的风口。
8月,感知领域又有三家企业获投,其中,毫米波雷达占了2起——象德信息和“新秀”傲图科技,双方背后还分别拥有BV百度风投和禾赛科技CEO李一帆的“背书”,一个是国内自动驾驶之路上的先行者,另一个则是国内头部激光雷达企业创始人。
有趣的是,激光雷达赛道选手李一帆投资4D毫米波成像雷达创业企业,某种程度上也表明其对4D成像雷达潜力的看中。
当前,随着4D毫米波成像雷达的升级,毫米波雷达越来越被认为具备与激光雷达车载地位抗争的实力。究竟哪一个才是辅助驾驶的最优解,业界也颇多讨论。
对比传统毫米波雷达(即3D雷达),4D成像雷达在探测距离、速度、方位角三个维度之上增加了俯仰角度的信息感知能力,可以实时追踪物体的运动轨迹,更具备“成像”能力。另对比动辄六七千甚至上万元的激光雷达,4D成像雷达的千元成本优势显露无疑。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因性能各有优劣,4D成像雷达并不能“平替”激光雷达,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选择和搭配使用。
譬如面对L2+自动驾驶,4D成像雷达可以替代一部分的激光雷达需求,甚至是作为主传感器使用;而面对L3及以上,两者都各有用武之地。并且尽管4D成像雷达已经进入量产冲刺阶段,但业界认为还要等2-4年才能真正成熟。
当然,不争的事实是,无论是面对前景广阔的4D成像雷达市场,还是早已被定义为不可或缺的激光雷达技术,在并行发展的技术路线中,未来一切格局未定,资本仍在持续下注。
图片来源 : 傲图科技
在自动驾驶的其他细分领域,8月也披露了多笔融资,涉及领域包括:OTA、高精度定位、大功率车规音频芯片、车载控制器信息安全产品、商用车自动驾驶等。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导远电子,8月宣布完成D轮和D+轮融资以加速高精度定位布局。作为率先实现高精度组合定位方案量产上车的企业,导远电子相关产品已获得全球超25个主机厂的70多个车型定点,量产交付量超60万套。
同样的,场景更清晰、需求更明确的商用车赛道也在持续进入资本的视野,比如新能源智能重卡企业零一汽车8月获得了1.4亿元Pre-A轮融资,来自前自动驾驶头部企业图森未来联合创始人、工程合伙人及工程高级副总裁黄泽铧,与前三一重卡总经理、北汽福田戴姆勒副总裁张红松的创始团队“光环”,让这家初创企业在成立的短短一年内已顺利完成三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