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20.49万元的秦Pro插混、14.98-17.28万元的宋PLUS插混,这两款车抢占了15万元以内的绝大部分插混市场。那么难题就来到了其他自主品牌这边,吉利的雷神动力插混车型尚未面世,长城的DHT车型在魏牌中,瑞虎8 PLUS鲲鹏e+产品号召力不够。
在原本燃油车热销的10-15万元市场比亚迪已经先入为主,其他自主品牌还在考虑,要不要将成本下压承担亏损,消费者会不会认可比亚迪之外的插混车型。虽然插混是趋势之一,但是去年54.5万辆的插混市场容量整体还是偏弱小。
这一把该如何赌?从技术储备、成本控制、产品布局、市场规模和消费意愿等等方面考虑,这些自主品牌或多或少都在插混市场小心试探。它们不像比亚迪那样没有传统燃油车领域的包袱,在发展电动化时必须守住燃油车份额,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就拿长安汽车来说,为什么全新iDD插混系统不是搭载在CS75PLUS这款销量担当的车型上?如果CS75PLUS iDD能够成功,不仅可以快速获量,还可以为以后所有的插混车型平摊成本,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其实,对于这个问题,长安汽车有着很周密的思考。
给插混市场打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