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当前位置: 电车之家> 资讯>市场评论>正文
 

跨界玩家争当供应商,真能比主机厂更赚钱?

 
 
 
发布日期:2023-09-08  来源:盖世汽车  浏览量:1162  扫描到手机   关注公众号

若此消息被证实,对本就命途多舛的百度自动驾驶业务来说,无疑是一记重击,好在百度Robotaxi业务发展还算不错。

根据百度发布的财报信息,今年二季度,百度营收和利润均实现增长,百度智能云、智能驾驶、用户产品等基本盘业务也在二季度得到增长。智能驾驶方面,主要是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有不错表现。数据显示,第二季度,萝卜快跑提供了71.4万次乘车服务,同比增长149%。截至2023年6月30日,萝卜快跑累计向公众提供的乘车服务数量达到330万次。

老实讲,回归供应商身份的百度,无论在智驾、智能云,还是大模型等方面,均有很强的技术储备。百度同样在积极的拓展合作伙伴,今年8月16日,百度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此外,双方还将基于百度文心大模型能力,在研产供销服等多领域探索合作。

此前发布的百度文心一言,已有东风日产、红旗、长城以及吉利银河等近多家车企宣布接入。“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在许多行业具有巨大变革能力,为我们提供了重大的市场机会。”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说到。

与百度相似,滴滴也同样回归供应商的身份。作为供应商,滴滴将依靠自动驾驶技术和出行生态赋能汽车行业。就拿此次滴滴与小鹏的合作来说,滴滴宣布将向小鹏出售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同时小鹏汽车将获得滴滴生态系统全力支持,并推出项目代号为“MONA”的A级智能电动汽车全新品牌。滴滴将为“MONA”提供包括智能座舱、智驾及共享出行市场等多维度支撑。

只是放眼市场,当今无论主机厂还是新兴技术提供商,都在大打智能牌。现今,主机厂与供应商的合作模式发生改变,对于百度和滴滴,如何与更多合作伙伴构建稳定的合作关系是一道难题。

对于这一点,腾讯似乎没有太多担忧。在2015年,腾讯曾和富士康、和谐汽车一起成立了合资公司“和谐富腾”,这是腾讯距离造车最近的一次,但和谐富腾并没能存活多久。此后的腾讯在供应商的道路上走的愈发坚定。

腾讯主要聚焦在软件领域,以车联网、云服务等为重点,对汽车行业进行生态赋能。在2022年财报中,腾讯首次提及了汽车出行领域的业务进展。财报指出,腾讯正在帮助汽车制造商提升IT基础设施和产品服务,包括定制化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数字地图和数据管理。

在2022年,腾讯提出车云一体化战略,腾讯云原生的“车云一体”应用框架,构建车云一体化数据驱动的运营平台,以及通过手机和车、车和车等多端的互动,创新用户服务的模式。凭借自家的丰富生态和强大技术研发能力,以及较低的合作姿态。腾讯成为很多车企的背后支撑,蔚来是腾讯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去年,腾讯升级了与蔚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蔚来提供汽车云、智能驾驶地图等方面能力。奔驰、博世等国际企业,以及博泰车联网、长安汽车等也纷纷加入腾讯的朋友圈。

 

跨界玩家争当供应商,真能比主机厂更赚钱?

 

图片来源:腾讯

阿里与腾讯相似,尽管最开始阿里是将车载系统作为入局汽车领域的发力点,如今,在汽车数字化、智能化领域,阿里提供的解决方案能覆盖行业的方方面面。天猫、阿里云、斑马智行、高德地图等均是其布局汽车领域的重要武器。与此同时,除了上汽,吉利等车企也开启的与阿里的合作。

不造车的阿里和腾讯,正用数字赋能的方式,深入汽车产业链全链条,以及通过投资布局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不断完善自己的生态版图。

智电赋能,软硬兼施

无论是百度,还是阿里腾讯,它们更多的是聚焦软件领域,对于硬件少有涉及。华为算是少有的在智能化和电动化的软硬件研发均有覆盖的跨界企业。

华为意图将过去30年积累的ICT技术优势延伸到智能汽车产业,围绕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车云等版块,成为面向智能电动汽车的增量部件核心供应商。

相比其他供应商而言,能提供全方位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是华为的核心优势。

以自动驾驶为例,从SOC芯片、域控制器(如 MDC 计算平台)、软件算法,到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感知硬件,华为有着全方位布局。根据盖世汽车统计,今年1-7月,华为激光雷达累计装机量达到27950颗,国内市场份额占比位居前三。

截至2022年底,华为已经上市30多款智能汽车零部件,发货近200万套部件,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网关、激光雷达、算力平台、AR HUD、T-Box等产品与解决方案。

本网转载的信息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有出处,如涉及图片或内容侵权等问题,请联系750472460#qq.com(#替换成@)删除。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推荐

网站首页 | 电车之家 | 投稿·分享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1010150号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322号
   网络实名:电车之家  电动汽车网      
联系QQ: 750472460  4847967  【企业交流群:31859161 9920404 85271546(满)】   邮箱:service#zhev.com.cn(请将#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