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美国调查公司Sanford C.Bernstein曾断言,中国本土汽车厂商的竞争力较全球主要厂商落后10年左右。但十年后,中国可能会出现1至2家能追赶上世界巨头的车企。
回到2023年,这个结论看似对也不对。尤其里面忽略了关键一点——汽车的能源转型就像催化剂。1995年中国第一辆新能源汽车走下生产线,到今年7月完成第2000万辆整车下线,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用了整整28年时间,把落后百年的基业从弱做强。
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增长42.4%和44.1%。整个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自主品牌也在全速奔跑,而跑在前面的,并非只一两家公司。但面向新汽车时代,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几个问题。
2023中国(南京)智谷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产业创新发展论坛
我们要争什么?
业内常把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场关于电动化,下半场聚焦智能化。在奇瑞雄狮科技总经理邬学斌看来,2025年的智能电动汽车可以称其为是“新汽车”。而新汽车主要看两个技术高点和一个能力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