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当前位置: 电车之家> 资讯>国内资讯>正文
 

新能源商业地理之广州:发力智车之城

 
 
 
发布日期:2022-09-16  来源:汽车之家  浏览量:19816  扫描到手机   关注公众号

汽车之家

  其中,东部汽车产业集群包括黄埔区和增城区,以广汽本田、小鹏汽车等为代表,包括增城汽车产业基地、黄埔汽车产业基地、北汽集团华南汽车生产和出口基地;南部汽车产业集群以番禺区和南沙区为主,包括广汽番禺汽车城和南沙国际汽车产业基地等,主要有广汽乘用车、广汽埃安、广汽丰田、合创汽车、恒大汽车等;北部汽车产业集群以花都区和从化区为主,以东风日产、广汽比亚迪等企业为依托,包括花都汽车城、从化明珠工业园等。

  行至当下,汽车工业已成为广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超30%,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引擎”。2021年,广州市汽车制造业实现总产值6118亿元,同比增长4.4%;产量296.44万台,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其中,新能源汽车14.99万辆,同比增长87.9%,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4.2%。

  今年上半年,广州全市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7.5%,汽车产量151.1万辆,同比增长7.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1.6万辆,同比增长123.9%,距离去年全年新能源车销量仅差3万余辆。

  依托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广州市聚集了众多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前瞻经济学人》的一份报告显示,2018-2021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企业新增数量增长迅速,2021年新增5210家。截至2022年7月4日,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数量占全国相关企业数量的3.0%。

  事实上,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顶层设计的加持为其提供了广袤的生长空间。

  早在2021年,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将汽车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促进消费手段重点发展,广州市“十四五”规划将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全力打造的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  

  《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广州市全市汽车产能突破500万辆,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产能超200万辆,进入全国城市前三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保有量提升至80万辆、占汽车保有量比重超20%。

  截至2022年上半年,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为38万辆,要实现2025年80万辆的保有量目标,年均增幅不低于25%,年均增量近15万辆,这也意味着“十四五”期间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初发布的《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定位,已从广州“十四五”规划的“新兴支柱产业”变为“支柱产业”。

  7月1日《广州市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到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能进入全国城市前5名,占全市汽车产能约20%。

  广州市全力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的决心不言自明。

  不过,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认为,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并非高枕无忧。尽管手握2021年造车新势力销量冠军小鹏,以及扬言要将“蔚小理”变成“埃小蔚”的广汽埃安两大明星企业,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仍面临不小挑战。

汽车之家

  首先,与坐拥全球新能源销冠比亚迪的深圳相比,广州缺乏新能源龙头车企,体量相对较小。广汽埃安销量屡创新高,但“深入人心”的网约车形象是其品牌向上的掣肘;小鹏汽车初步树立了自己的品牌,但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与先行者特斯拉之间存在的差距仍然很大;合创汽车加速追赶,但借助EDG、电竞的花式营销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为产品质量赋能,能否让消费者买单尚未可知;尽管传统车企大象转身,但本田、丰田稍显迟滞的电动化转型尚未在产品和销量上开花结果;恒大、宝能等跨界而来的造车新星发展遇阻,为加速角逐新能源之都的广州增添了不确定性。

  以跨越生死线,步入从1到10阶段的小鹏汽车为例,主打的智能化差异竞争,前有特斯拉的标杆地位,后有华为、百度、小米等跨界者的冲击。尽管对于新品的期待很高,但小鹏规模的瓶颈、盈利的压力仍然存在。同时,传统车企正在加快转型,而“小鹏们”还没有建立起竞争对手难以跨越的护城河。

  其次,与长三角地区拥有较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核心零部件产业相比,广州零部件产业竞争优势不突出,产业根植性和近地化配套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动力系统、底盘控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车用关键芯片均被国外巨头垄断,对外依存度较高。

  公开资料显示,广东汽车产业整零比为1:0.78,尤其是广州汽车产业整零比仅为1:0.35,相较汽车工业发达国家1:1.7的整零比例,零部件产业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全国汽车产业链分工明确,包括芯片在内的多数关键核心零部件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但今年上海等地的疫情打断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正常运转,珠三角尤其是广州汽车产业遭遇不小的挑战。以芯片为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广汽集团获悉,2022年二季度的芯片短缺达3.3万片,主要是控制类芯片、驱动类芯片以及集成电路的芯片;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也多次在社交媒体上“求芯片”。

  此外,传统车企的体制机制模式有待激活,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差距明显,产品综合竞争力与国外产品仍有一定差距,国外销售规模和占比较小,“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的任务艰巨。

  以今年上半年实现营利双增的广汽集团为例,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来自合资公司的投资收益,其中“两田”贡献了绝大部分。报告期内,广汽集团投资收益约为84.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9.95亿元,比广汽集团上半年57.5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高出了近30亿元,这意味着若除去对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等合资企业的投资收益,广汽集团的自主板块包括广汽乘用车及广汽埃安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竞跑智能网联,发力万亿级“智车之城”

  汽车行业的大变革时代,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则将是下半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自动驾驶产业与车联网产业正在为广州开启一条全新的上升通道,从“汽车之城”向万亿级“智车之城”发力。

  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首批培育对象,百度阿波罗、文远知行、小马智行、联友科技、深兰科技、华为广州研究院等智能驾驶企业纷纷落地广州。

  作为国内第一个批准5G远程驾驶测试的城市,广州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走在全国前列。今年8月初,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消息称,2022年上半年,广州开放测试道路较2021年底增长57.6%,车辆首次发放路测牌照较2021年底增长41.6%,有效测试里程较2021年底增长73.5%,测试车辆交通事故认定记录为零。

  一方面,测试道路开放范围越来越大。截至2022年6月30日,广州市发布开放测试道路202条,双向里程789公里,覆盖白云、海珠、番禺、黄埔、花都、南沙6个行政区域。

  另一方面,测试规模和类型越来越多。2022年上半年,新增测试车辆59台,升级载客测试36台,升级道路测试46台,升级远程测试3台,自动驾驶里程约207万公里,广州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总里程已超过600万公里。

  截至目前,广州市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百度阿波罗、广汽集团、沃芽科技(滴滴)等11家企业的19款车型共201台测试车辆发放测试牌照。其中121辆测试车升级到载客测试、25辆测试车升级到远程测试、81辆测试车升级到三级道路测试。

汽车之家

  目前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国内企业均获得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的资格。今年4月,小马智行宣布中标广州市南沙区2022年出租车运力指标,获准在广州南沙投入100辆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出租车服务。这是国内首个颁发给自动驾驶企业的出租车经营许可,也是国内首次从政策层面,赋予自动驾驶车辆运营服务和普通出租车运营服务同等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自动驾驶正从理想走入现实——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也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从生产领域逐渐向使用和服务相关领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去年7月,广州启动自动驾驶汽车混行试点,在南沙区、黄埔区等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先行试点区开展,迈出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关键一步;今年6月底,《广州市南沙区智能网联汽车混行试点区及特殊运营场景混行试点总体方案》正式通过,南沙区成为广州市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混行试点区。

  根据规划,到2025年,南沙区将分四个阶段投放总计不超过2000台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开展不同混行比例、车路协同不同参与度以及多种新型出行服务的大规模城市交通试验。

本网转载的信息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有出处,如涉及图片或内容侵权等问题,请联系750472460#qq.com(#替换成@)删除。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推荐

网站首页 | 电车之家 | 投稿·分享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1010150号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322号
   网络实名:电车之家  电动汽车网      
联系QQ: 750472460  4847967  【企业交流群:31859161 9920404 85271546(满)】   邮箱:service#zhev.com.cn(请将#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