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10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来自广州。但曾经,这座汽车之城一度被认为“搞不了汽车”。不同于北方拥有扎实的工业基础,作为中国南大门的广州,在探索汽车工业发展的道路上起步并不算早,历经波折。
“广州的汽车产值要实现1000个亿”——在当年广州汽车重组的特殊历史时刻,这是专管汽车工业的时任广州副市长张广宁对广州汽车工业的期许与梦想。2007年,广汽集团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28亿元,提前让“汽车市长”的千亿梦想照进了现实。
汽车之家与21世纪经济报道强强联手,共同打造的《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拟)将于年底发布。该报告从去年的10个城市扩充为15个城市,既包括四大超一线城市,也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完善的一二线城市,既有国内老牌的汽车生产基地,也有进入新赛道的新兴城市。报告的核心数据也从规模实力、产业密度、创新能力、营商环境等产业端数据,扩充了新能源汽车城市消费能力、消费潜力、消费特征、消费保障等等更多消费端数据。
在报告正式发布之前,我们首先将15个新能源城市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与盘点,在去年报告发布前的大型系列深度预热报道——《寻找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的基础上,今年的系列报道升级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城市商业地理》。在开篇推出《武汉:落寞与追赶,“中国车谷”如何跃升“智能车谷”》、第二篇推出《北京:上半场“电”力不足、下半场换道先行》、第三篇推出《上海:中国汽车“引擎”决战智能化下半场》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城市商业地理》第四站走进广州。
上世纪末,由于广州标致汽车的败退,广州汽车产业陷入困境,对“广州能不能造汽车”的质疑甚嚣尘上。在怀疑与未知中,广州汽车产业再一次站在十字路口,寻找着前进的方向。
转机出现在1998年,广州本田(后更名为广汽本田)的成立,开创了广州汽车工业发展的新纪元;2003年,东风日产落户花都;2004年,丰田和广汽集团合资成立广州丰田(后更名为广汽丰田)。至此日系三巨头齐聚广州,广州汽车工业的大格局基本成型。
尔后广汽传祺、东风启辰等品牌加速发展,同时配套产业不断完善,广州逐步形成了东部、南部和北部三大汽车产业集群。
逆境中崛起的广州汽车工业在燃油车时代创造了辉煌。面对波涛汹涌的新能源汽车浪潮,广州深知自己不能缺位。近年来,小鹏汽车、合创汽车(原广汽蔚来)等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子广州,广汽集团旗下合资品牌以及广汽埃安、广汽传祺等品牌、东风日产等传统车企加速转型,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企业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不过对于以传统燃油汽车为主的广州汽车工业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存在不小的挑战——埃安、小鹏等企业还未成长为龙头企业;私人用户市场有待推广;零部件产业竞争优势不突出,产业根植性和近地化配套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传统车企的体制机制模式有待激活等。
■“汽车之城”加速转型,痛点凸显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广州已构建起以整车制造为核心,零部件企业集聚,智能创新企业汇聚的汽车创新产业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广州拥有近20家整车制造企业,以及包括采埃孚、马瑞利、高新兴、加特可、艾帕克等在内的超过500家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形成东部、南部和北部三大汽车产业集群,产值均超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