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当前位置: 电车之家> 资讯>市场评论>正文
 

决胜智能化,车企自研的边界在哪?

 
 
 
发布日期:2023-11-03  来源:盖世汽车  浏览量:2215  扫描到手机   关注公众号

就今年的中期业绩来看,在传统车企中,比亚迪的销量业绩超过其他企业,上半年净利润首次突破了100亿元;而新势力中,除理想汽车表现尚佳,蔚来、小鹏、零跑等仍旧面临巨额亏损。

 

决胜智能化,车企自研的边界在哪?

 

大额的研发投入是导致亏损的原因之一,今年上半年,蔚来研发投入为64.2亿元,同比增长64.15%;小鹏研发投入为26.6亿元,同比增长7.1%。值得一提的是,理想也是强调自研的车企之一,上半年理想研发投入也不少,达42.8亿元,同比增长47%,但由于交付规模的增长,规模效应扩大,理想的毛利率和盈利表现可圈可点。相比之下,蔚来和小鹏在上半年则均有交付量减少的现象。

在价格战、成本战等因素的影响下,车企的利润表现更经考验。

今年年初,面对“降价潮”,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曾在媒体沟通会上公开表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非常残酷激烈。依托过去七年的全域自研基础,平台化生产带来大规模采购,我们的核心零部件价格成本不断下降,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逐步建立。”

不过朱江明也说到,销量规模达到 20 万辆以上,才能覆盖全域自研所有的研发成本。车企全栈自研所带来的优势更大程度上依赖于销量规模。

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2023年汽车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在此背景下,车企可能是一步落后、一路落后。车企要扩大销量规模,核心要求是快、准、狠。

一方面要加速技术转化、生态布局与产品迭代,NOA开城落地等方面的速度也倍经考验。另一方面是车企需要进一步瞄准用户需求、瞄准具体场景,抓住市场的胃口。与此同时,在价格、成本等方面愿下狠手。

这不仅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更是对一个企业全方位能力的考核。

然而,销量提升不可一蹴而就,车企对于技术的钻研对销量提升的助力肯定存在,但已不是唯一要素。伴随着辅助驾驶等方面的技术愈发成熟,车企之间技术的能力差别可能愈发难以被感知。

专精某个领域的供应商们,不会等待车企自研的步伐,对于车企们来说,抵抗来自市面上成熟产品的诱惑,只是第一步,市场的快速变化、亏损的巨大压力、人才的招纳培养等各种因素都可能对车企全栈自研造成严峻挑战。

本网转载的信息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有出处,如涉及图片或内容侵权等问题,请联系750472460#qq.com(#替换成@)删除。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推荐

网站首页 | 电车之家 | 投稿·分享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1010150号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322号
   网络实名:电车之家  电动汽车网      
联系QQ: 750472460  4847967  【企业交流群:31859161 9920404 85271546(满)】   邮箱:service#zhev.com.cn(请将#替换为@)